定位与目标
"健康中国"战略为我国新时代健康医疗事业指明了方向。本中心旨在贯彻国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求,融合多模态健康医疗大数据、运用复杂系统与交叉整合理论、集成健康医疗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应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方法与技术,对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全景识别和关联分析,形成多发疾病发病机制耦合网络与系统研究框架;构建多发疾病智能评估、预警、决策系统,构建重点疾病智能干预策略包络;建立“移动物联+智能防控”系统,形成系统、动态、个性化的全方位、全周期沉浸式交互健康决策管理范式。本中心力争对构建新兴健康医疗决策、管理、服务策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理论和实践贡献。
研究领域及方向
1.健康疾病决策与管理数据信息系统构建与集成。依据健康医疗海量数据特征与决策管理需求设计并搭建数据信息系统平台,利用中国医院协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委员会”集成多个医疗机构,实现多源数据集成、共享及应用。
2.健康疾病全景式关联分析。以真实数据、知识库、电子病历、社交网络以及无线传感器等多模态,暴露、遗传、社会等多层面健康疾病数据为基础,对健康疾病风险因素与发病机制进行关联分析、构建耦合网络与系统研究框架。
3.健康疾病智能预警、综合干预与临床决策支持。融合多源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健康智能评估预警模型及智能干预包络;基于数据分析、临床路径、循证知识库和智能推理机构建健康疾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4.健康医疗“移动物联+智能防控”管理范式。将移动物联与健康疾病防控管理、健康医疗服务有机结合,建立以移动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物联网(智能传感器)为数据载体、以动态管理为健康医疗管理方式、以高效便捷为健康医疗服务目标的“移动物联+智能防控”健康医疗管理与服务范式。
5.健康医疗综合管理效率评价、预测与政策。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益综合设计评估,对不同人群健康管理效能、健康素养、疾病指标达标率/改善率、用户满意度、卫生经济学评价以及医院管理效率进行多学科评价、预测并提出政策建议。
工作基础
1.本中心拥有完备的研究数据资源和临床实证基地。本中心依托的天津医科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并与国际著名研究型大学、国内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公司或企业开展多中心跨领域合作。中心负责人和成员长期从事健康医疗大数据价值链、健康疾病防控策略及医院管理研究与实践工作,中心已和多家医疗机构、技术公司展开合作;数据采集和知识抽取平台已搭建完成;研究数据规模海量、种类丰富、来源可靠;临床实证基地先期研究工作已开展多年,可以提供有效的实验样本人群。
2.本中心汇聚较高水平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本中心汇聚了国内外多单位、多学科专家学者和支持团队,成员来自国内外多家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具有丰富的健康医疗和大数据研究经验,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支持团队既有来自著名高校、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也有来自著名大数据和健康医疗设备公司,为项目开展提供了较高水平的专家和团队。
3.本中心具备坚实的工作基础。本中心积极推进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管理科学、数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掌握研究对象防控管理各项方法、技术及其形成机制;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统计分析、评价建模、智能挖掘等研究方法;掌握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实施技术;并对中心研究涉及的研究场景、数据搜集、整理、分析、挖掘、映射、识别、指标选择、实证分析进行了设计,形成研究方案并已实施。
4.本中心已经开展大量前期工作。本中心已经开展大量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检索、收集,掌握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动态、研究进展、研究成果;通过大学医院、临床学院、医联合作体、技术公司以及多个健康医疗数据主体,汇聚海量健康医疗数据;通过对相关研究方法、关键技术、分析评价工具、数学模型的梳理、分析,形成了初步的包括机器学习等方法的定量分析方法集;开展现场调查、分析、挖掘、干预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中心成员近五年完成或在研国家级、省部级相关科技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得专利或软件著作权多项。
中心负责人
王耀刚,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校长。从事健康医疗大数据价值链、疾病防控策略与管理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等科研及教学项目多项,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兼任中国医院协会“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管理》编委会副主任委员。